找到相关内容694篇,用时8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五次大争辩(上)

    最初传来的,更不是真接的译本,而是一种抄。他在《四十二章经抄出的年代》和后来撰者的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一书中,都坚持这一观点。他说:《四十三覃经》之为抄,并非印度现成的结构,而是从一种汉译《》随意抄了出来,所以显得那样凌乱、疏漏,毫无印度著述所常有的精严风格(这样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十八、十九所收《》二十八颂节本,便是结构整然回不相同)。”他把《四十二章经》和《》加以对照,发现...

    傅教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265278.html
  • 佛陀只是一个指路人

    佛陀是世间至高无上的导师,他仍然无法如此做,正如佛陀在《》第165偈中所说的:“只有自己才能造恶,自己才能污染自己;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,自己才能清净自己。清净与污染全凭自己,没有人能够清净他人。”...的困扰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即使是自己的心却也不会对自己亲善、不会听自己的指挥。未经过训练的心实在是很难控制的,就像佛陀在《》第35偈中所说的:“心是很难控制、非常快速、飘忽不定的。能够训练心是...

    淡然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4081125.html
  •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(一)

    清净自心。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快乐。  在《》的偈三一六及三一七,佛陀说:  对不应羞耻的感到羞耻、  对应羞耻的不感到羞耻、  及持有邪见的人,  将会堕入恶趣。  对无险的视为危险、  ...佛陀在《》偈一五七里所说的:  若人懂得爱惜自身,  他应当好好地保护自己。  在三夜的任何阶段里,  智者应保持(对邪恶)警觉。  在此,三夜是指生命的三个阶段。  所以,如果希望自己获得幸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749250.html
  • 譬喻经浅谈佛教业力思想

    譬喻经浅谈佛教业力思想  清泓   一、前言  《譬喻》梵名Dharmapa=davadanasutra(见大正四册,凡四卷),为西晋法炬及法立所译出。又名《本末》、《喻经》、《法喻经》、《譬经》。本经乃集绿之部份偈颂,另附加譬喻故事而成,自无常品乃至吉祥品共分三十九品,每品载录一则以上乃至五、六则譬喻故事。其内容丰富,对现实人生有著深刻体验,...

    清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450963.html
  • 社会和谐 从我做起

    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!”以上偈颂说明世间万物都是由心而生。《》第一偈云:“诸法意先导,意主意造作。若以染污意,或语或行业,是则苦随彼,如轮随兽足。”这首偈说明污染的心灵是产生痛苦的根源。《》第二偈云:“诸法意先导,意主意造作。若以清净意,或语或行业,是则乐随彼,如影不离形。”这首偈说明清净的心灵是产生快乐的根源。《维摩诘经...

    智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22138874.html
  • 佛教的养生之道(三)

    佛教认为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:  一、 外感风寒、内伤湿热等引起的四大不调。  二、 负面情绪引起的生理紊乱,如嗔恨、忧愁、焦虑以及大悲大喜等。故《》说:“恶生于心,还自坏形,如铁生垢,反食其身。”  三、 由贪嗔痴等烦恼导致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,如饮食不节、过度疲劳、贪淫无度、酗酒等。《》说:“贪淫致老,嗔恚致病,愚痴致死,除三得道。”  四、 由过去和现在所造杀生、奸淫、欺诈等恶业而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647754.html
  • 怎样庄严自己和世界?

    因为当年的友善、热心、端庄等都已经消失,大家反而显得冷酷,龌龊和自私,这全是三毒——贪瞠痴的副产物。  写到此,我记起《》的(喻耄品)有两段内容,可供现代人细读和欣赏,如能将之作暮鼓晨钟来体验,...种辐田时,四是常思万物无常离散时。”  当时,村人闻到这段妙法,皆大欢喜。  至此,我们也能领悟庄严自己和世界的原因,和时机吧。《》这两段话,指示得很清楚,庄严的实践基础,在于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。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3667394.html
  • 熟读《楞严经》

    度脱。最后至一竹林之中,闻有比丘诵《》偈云:‘若人生百岁,不见水潦鹤,不如一日生,而得睹见之。’阿难闻已,惨然而叹:‘世 同眼灭,何其速哉!烦恼诸恶,如何便起?违反圣教,自生妄想,此非佛语,不可...,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,就是百世魔王出现之时。佛灭不久,《》偈,就有诵为水潦鹤的,时至今日,其讹误更多了。“水潦鹤”就是鹭鸶鸟,见之有何意义?解生灭法,能离苦海,故有百岁不解,不如一日能解...

    虚 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368011.html
  • 大庆市净觉寺迎请悟道法师

    佛法,对于佛法生起无比的兴趣,遂放弃世学,专研佛学,初期学佛于高雄寿山寺皈依三宝,听贤顿等诸位老法师于电台佛学讲座〈阿含〉〈〉等。 1985年在台湾高雄县六龟乡妙通寺,广钦老和尚处受具足戒后,...2004年8月4日下午16时30分,大庆市净觉寺方丈本英大和尚携两序大众,于山门口迎请悟道法师一行来本寺举办《中峰三时系念》会;千于名信众参加此次迎请仪式。会将于8月6日举行。 山门迎请...

    净觉寺弘法部

    |大庆|净觉寺|本英大和尚|三时系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8/06291513211.html
  • 学会以慈爱代替忿怒

    如止急行车,  是名善御者,余为执缰人。              ——《》忿怒品第二二    忿怒并不必要总是强烈的情绪,忿怒也可以是对于他人的不满。我们常会排斥某些特定的人群,只是因为不认同...疼爱他们。如果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能够有任何的理解,如同(慈悲)所宣扬的内容,就能够知道凡为人母,必定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,我们也试着将母爱充满我们的心灵。   所有心灵上的改变都是会有成果的,或许...

    佚名

    |嗔恨|戒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0455227514.html